■本报记者 王兆昱 孟凌霄
如果没有这场“打假行动”,65岁的Eliezer Masliah也许会保持良好的学术声誉,从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NIA)神经科学部门主任的位子上光荣退休。
他曾经风光无限——掌管26亿美元经费预算,是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领域的“权威”,也是该领域被引次数最多的科学家之一。然而,根据《科学》近期披露的一份长达300页的调查报告,Masliah的数十项研究中,存在大量明显的伪造痕迹和不当重复使用。
最先倡导对此事进行调查的是华人学术侦探杨沐。300页的调查报告中有160多页由她一手完成。
造假手法拙劣
“Masliah的造假手法很拙劣,和‘速效祛斑霜’广告没什么区别。”杨沐告诉《中国科学报》。
在论文中,Masliah将同样的脑组织图“一图两用”:去掉黑点的图像代表健康老鼠,加上黑点则代表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鼠。这看起来很“合理”——健康老鼠的脑组织中干干净净,患病老鼠的大脑里则有斑点。然而,这样“制作”出来的图像,能代表真实的实验结果吗?
Masliah还有两种造假手段,一是图像重复使用,一是局部克隆。1997年至今,Masliah一直在造假,方式大同小异,甚至会“手动调颜色”,使图像看起来更真实。
杨沐找出这些不对劲的地方,做成160多页PPT,并在PubPeer上发布相关帖子。美国范德堡大学神经科学家Matthew Schrag、法医图像分析师Kevin Patrick和微生物学家、学术侦探Elisabeth Bik与杨沐共同完成了这场“打假行动”。
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近日发布的声明,经调查,NIH已认定Masliah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并不再担任NIH下属的NIA神经科学部门主任。但NIH拒绝进一步澄清其目前任职状况。
此前,NIH官网显示,Masliah共发表约800篇原创研究文章、70篇书籍章节,并拥有数十项专利。目前,涉事人的主页信息已被删除。
“黄金时代”
1982年,Masliah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毕业。后来,Masliah领导了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实验神经病理学实验室。在那里,他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的α-突触核蛋白及新型抗体和疫苗方法的早期研究工作,其中一些研究成果已转化为实验性药物。
2016年,NIA宣布任命Masliah为神经科学部门主任,将负责世界上最大的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痴呆和认知衰老研究项目。该部门在上一财年预算为26亿美元,超过NIA其他部门的预算总和。
获得任命和巨额资助后,Masliah公开宣称,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我全心全意地致力于这项工作。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NIA前官员称,该机构在聘用Masliah前,并未评估其是否存在学术不端或篡改数据行为。
让打假成为日常
Masliah这些涉嫌造假的论文,已被当作治疗帕金森病和其他脑部疾病的候选药物的基础。一些化合物已在许多国家进行临床试验,或作为处方药提供。
据2022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在一项针对316名帕金森病患者的试验中,Masliah研发的药物与安慰剂相比,没有任何疗效。更可怕的是,接受药物注射的患者产生了更多头痛和恶心的症状。“每拖一天就有更多人用这个药,学者也在重复Masliah的实验,做无用功。”杨沐说。
“此类丑闻对美国学术界应该是警醒之钟。”杨沐指出,美国的学术“大牛”或高官从造假到被揭发有着固定模式。由于利害相关性,某些持续多年的大规模造假一直未曝光。
“同刷牙洗脸一样,打假应该成为日常。”杨沐说,“经常清洁、体检,就不会有什么大毛病。”
老鼠美国 新浪科技公众号“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新闻